3月5日上午,蘭州大學第七屆“萃英人文學術沙龍”在城關校區西區貴勤樓A417舉辦,主題為“‘七普’與中國社會”。沙龍邀請蘭州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西北人口》常務主編賈洪文作為引言人,甘肅省統計局人口處副處長姚潔、甘肅省衛生健康統計信息中心(西北人口信息中心)副研究員劉紅亮、西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馬子量、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胡曉斌教授、法學院楊彥虎博士等作為特邀專家,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詹建老師、馬克思主義學院韋明副教授、哲學社會學院方錫良副教授、管理學院李一男副教授、歷史文化學院李勇進博士、《西北人口》吳繼煜副編審參加。
2021年5月1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诖吮尘?,賈洪文的引言首先對“七普”公布報告中人口總量、人口規模、人口結構、人口分布及其背后隱藏的經濟社會發展特殊研究方向予以說明,針對我國人口政策變化與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我國人口政策從“計劃生育”到“單獨二孩”再到“全面放開二孩”,人口數量和質量之間的差異表現出老齡人口問題、少子化問題、戶別數下降等主要問題進行了闡釋。
賈洪文簡要介紹了人口學相關交叉學科研究現狀——隨著科學技術發展與學者研究方向拓展,人口學與經濟學、社會心理學、公共衛生、法學、人類學、歷史學、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學科之間的聯系愈發密切,人口與健康問題、人口大數據預測問題、人口與社會問題成為當前研究熱點。姚潔就人口普查基本內容、“七普”相較“六普”數據獲取方式的區別及改進、 人口形勢三方面介紹了“七普”人口數據。馬子量結合長期奔走甘南地區的田野工作經驗,關注中國及甘肅省少數民族人口及未來發展問題。劉紅亮、胡曉斌、吳繼煜從生命周期與社會管理角度對人均預期壽命數據的收集方式與數據變化探討分析。詹建以“人口大數據”為著眼點,提倡通過數據挖掘使研究結果顯性化,在此基礎上多學科合力參與政策制定,提出內參建議,推動科研項目啟動與成果產出。李一男、方錫良、馬子量從社會學角度出發,對與客觀數據相對的生育意愿、幸福感等主觀問題的調查方式和社會學研究方法的交叉方面深入討論,表示希望就該交叉領域課題展開進一步合作研究。
本次沙龍緊緊圍繞“七普”數據報告與普查方式手段,從不同學科角度對“七普”背景下可能的社會問題和未來走向充分探討,激發了多層次、多角度的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