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升我國指南的質量,規范指南的制訂和修訂過程,2020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委托中華醫學會負責我國《臨床診療指南》《臨床技術操作規范》的制訂/修訂工作,同時指定中華醫學會臨床流行病學和循證醫學分會負責制訂/修訂指南導則的更新工作。蘭州大學陳耀龍、楊克虎教授應邀聯合牽頭并承擔了具體的研發工作。3月15日,《中國制訂/修訂臨床診療指南的指導原則》在《中華醫學雜志》正式發表。
《中國制訂/修訂臨床診療指南的指導原則(2022版)》規定了高質量循證指南制訂/修訂應包含10個主要步驟:(1)啟動與規劃;(2)確定指南類型;(3)注冊;(4)撰寫計劃書;(5)成立工作組;(6)管理利益沖突;(7)調研臨床問題;(8)檢索和評價證據;(9)形成推薦意見;(10)撰寫與發表。該導則將為我國行業學會、協會等制訂/修訂指南,研究人員評價指南,醫務人員使用指南,期刊發表指南提供符合國際標準、適應中國實踐的循證指導和建議。
該工作得到中國醫學科學院創新單元專項基金(2021RU017),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9ZDA142),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018YFC1705503)等項目的支持。中國醫學科學院循證評價與指南研究創新單元(2021年9月在我校成立)主任、蘭州大學基礎醫學院循證醫學中心陳耀龍教授為第一作者。中華醫學會臨床流行病學和循證醫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協和醫院感染科劉曉清教授為通訊作者。蘭州大學循證醫學中心主任楊克虎教授,北京大學循證醫學中心主任詹思延教授,復旦大學循證醫學中心主任王吉耀教授,中華醫學會臨床流行病學和循證醫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血液科王小欽教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臨床流行病學與循證醫學研究中心康德英教授為共同作者。
《中國制訂/修訂臨床診療指南的指導原則(2022版)》原文鏈接:http://rs.yiigle.com/yufabiao/13524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