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重溫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甘肅省委教育工作委員會主辦,蘭州大學承辦召開了“甘肅省貫徹落實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精神暨全國高校思政課平臺建設啟動會”,同時舉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融入思政課”集體備課活動,全國高校思政課“手拉手”集體備課中心(蘭州大學-甘肅?。?、全國思政課名師工作室(劉先春名師工作室、饒旭鵬名師工作室)正式啟動,甘肅省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專家指導委員會成員、8個思政課分教指委全體成員及全省大中小學7000余名思政課骨干教師線上參加集體備課。
集體備課活動邀請中國人民大學劉建軍教授、華南師范大學陳金龍教授、同濟大學陳大文教授、蘭州大學劉先春教授,聚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融入思政課分課程、分學段作了專題輔導,并邀請全國思政課教學競賽獲獎者、四川大學王麗鴿副教授做教學展示。
劉建軍圍繞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融入思政課的幾個問題作了主旨報告,從政治要求、學術要求、教學要求等三個方面分析了思政課為什么要融入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通過把握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的內涵,闡述在融入過程中要處理好學習宣傳與課程教學、集中學習與分散融入、全面融入與重點融入、內容融入與精神涵養、六中全會精神與其他講話精神等的關系。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例,劉建軍認為要追隨課程本身的邏輯與章節建立聯系,通過對各小標題的具體分析,從自身歷史底蘊、理論內涵以及它背后的規律性出發進行有機、深度和創造性融入。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真理性在中國得到充分的檢驗,進而將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
陳金龍圍繞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如何融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作了專題輔導,他表示融入的關鍵在于如何培養學生正確的黨史觀,在講清楚黨的百年奮斗的主題主線、歷史分期、重大成就、歷史意義、歷史經驗的基礎上,重點引導學生以唯物史觀和辯證法為指導認識評價黨史,堅持實事求是原則認識評價黨史,基于大歷史觀認識評價黨史,將歷史、現在、未來有機結合認識評價黨史,進而全面準確地融入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陳大文圍繞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如何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作了專題輔導,認為要根據課程章節開展對應性的融入教學設計,用新思想新理論教育人,增強政治自覺;用黨的理想信念凝聚人,堅定歷史自信;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人,厚植人民情懷;用民族復興使命激勵人,強化責任擔當;用偉大建黨精神塑造人,激發精神力量;用寶貴歷史經驗啟迪人,增進歷史主動;用習近平法治思想武裝人,提升法治素養,進而提升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融入的針對性、實效性和親和力。
劉先春圍繞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如何融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況》課作了專題輔導,表示要把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決議》作為融入思政課的主要依據,一方面,充分認識《決議》的重要性,牢記教育教學目標要求,引導學生自覺將“兩個確立”轉化為“兩個維護”,樹立遠大理想;堅持政治性,堅持正確的黨史觀,樹立大歷史觀;堅持系統性原則,防止片面化;堅持針對性,結合學生實際講解決議熱點難點;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增強理論自信;依據《決議》系統闡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三個飛躍的理論成果并就各章節新提法重點講解,進而將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深刻透徹融入思政課。
王麗鴿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為例,開展了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如何融入思政課的示范教學。以網絡熱詞“乘風破浪”導入課程,從辨識風浪、青年要正確認識時代變遷與個人發展的關系,向風浪借力、青年要盡情擁抱新時代的廣闊舞臺,向風浪發力、青年要勇于擔當民族復興的使命等維度,系統闡發了青年要學會研判形勢、學會勇立潮頭、學會化危為機,用黨的百年奮斗偉大成就激發斗志、用黨的百年奮斗寶貴經驗指引人生,自覺成長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
與會思政課老師表示,通過此次分課程、分學段的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集體備課,進一步深刻認識到思政課教師肩負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時代重任。通過專家專題報告,對于提高思政課教師的政治理論、拓展豐富的教學資料、提升教學品質具有重要意義,能夠幫助廣大教師準確、透徹理解教學要求。
下一步,甘肅省將支持并充分發揮全國高校思政課“手拉手”集體備課中心、全國思政課名師工作室的示范引領作用,與甘肅省大中小學思政課8個分教指委、省級50個思政課名師工作室形成共同體,建立甘肅省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常態化的集體備課機制,打造思政課教師的交流展示平臺、教學研討平臺、社會實踐平臺,全面提升甘肅省思政課教育教學成效,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